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。為了回顧農墾的光榮歷史,總結農墾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,展示新時代農墾的良好形象,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,5月14日《中國農墾》組織開展了“墾區巡禮”專題報道赴淮海對軍墾傳統文化進行采訪。
1952年,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02師上萬名指戰員屯墾黃海之濱,江蘇農墾誕生:經過六十多年的艱苦創業、改革發展,江蘇農墾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核心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,開啟了全力打造中國現代農業航母“江蘇號”的征程。
農建四師暨淮海農場陳列館門前,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設立的“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四師紀念碑”及雕像生動再現了軍墾歲月的開荒場景。只見軍墾戰士站在蘆葦叢中,槍背到身后,隨時待命,左手指向大地,右手舉起鐵鍬,開始開荒建場。
“你們現在可以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,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。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,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斗的武器,捍衛祖國。”農建四師暨淮海農場陳列館內,一塊石碑鐫刻了1952年2月毛主席簽發的命令全文。根據命令,全國31個師從國防前線轉入經濟建設戰線。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02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四師,農建四師萬名指戰員從啟東、海門海防前線步行千里,風餐露宿,行軍至黃海灘涂邊,開墾鹽堿灘涂,建設農場。1952年12月,由華東軍政委員會報請中央軍委批準,將所開發建設的農場命名為“國營淮海農場”,從此,揭開了江蘇大面積開發國土資源、發展農墾事業的序幕。
淮海分公司總經理王燦明介紹,我們所在的陳列館就是原農建四師師部的辦公舊址。
陳列館外觀酷似蘇北地區常見的糧囤,寓意為經過淮海幾代人的艱苦奮斗,已把過去的鹽堿灘改造成今天的米糧倉;俯視為橢圓形的搖籃,寓意淮海農場為“江蘇農墾的搖籃”。陳列館分“歷經滄桑,屯墾戍邊”“上下求索,曲折前行”“開拓奮進,走向繁榮”三個展區。陳列館已成為AA級旅游景區,江蘇省委組織部“實境課堂”,鹽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人們以此為窗口,回顧軍墾歲月,接受精神洗禮。
在淮海公園,一處延展10米的農建四師浮雕墻記錄了萬名軍墾戰士建設農場的情景,公園內有以農建四師副師長命名的“桂蓮”橋,以農建四師師長艾明山命名的“明山”假山等。
滲透著軍墾文化的不同元素,散落在農場各處,又聯成一體,形成了具有淮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傳統文化氛圍。
宣講農建四師開墾史、編排主題舞臺劇、錄制并傳唱場歌《保持榮譽建設農場》、舉辦圖片展、出版場史《一支英雄的部隊》、匯編《搖籃》系列叢書……一系列活動的開展,讓軍墾文化深入人心、歷久彌新。
以軍墾文化為魂,淮海農場公司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也積蓄起了發展的正能量。農場公司連續21年被評為“鹽城市文明單位”、連續20年被評為“江蘇省文明單位”。“淮海以自身特色和文化內涵為核心,提出了創建傳統文化、廣場文化、廉政文化、綠色文化四張文化牌活動。文化創建與生產經營有機結合,并融入到農場公司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,為經濟提升帶來了動力和源泉。”淮海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單祥忠介紹。(楊四海)